通知公告:

环评管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规律 > 环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Im体育影响评价法

公布时间:2019-06-17 08:40:40 来源: 浏览次数:44次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执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执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

  第四章 执法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继续开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Im体育造成不良影响,增进经济、社会和Im体育的协调开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Im体育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Im体育影响进行剖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Im体育影响的对策和步伐,进行跟踪监测的办法与制度。

  第三条 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Im体育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

  第四条 Im体育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Im体育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 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法加入Im体育影响评价。

  第六条 国家加强Im体育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Im体育影响评价的办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须要的Im体育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Im体育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分,组织建立和完善Im体育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 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

  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分、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分,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Im体育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Im体育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Im体育影响作出剖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Im体育影响的对策和步伐,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局部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Im体育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 国务院有关部分、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分,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Im体育、都会建设、Im体育、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Im体育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依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

  第九条 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畴,由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分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 专项规划的Im体育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Im体育可能造成影响的剖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Im体育影响的对策和步伐;

  (三)Im体育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Im体育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Im体育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接纳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Im体育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可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Im体育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Im体育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用或者不采用的说明。

  第十二条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Im体育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Im体育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领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或者其他部分召集有关部分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Im体育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加入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照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法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分卖力审批的专项规划,其Im体育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分制定。

  第十四条 审查小组提出修改意见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应当根据Im体育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Im体育影响报告书结论和审查意见的采用情况作出说明;不采用的,应当说明理由。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分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Im体育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用Im体育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看成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 对Im体育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Im体育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明有明显不良Im体育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步伐。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Im体育的影响水平,对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依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Im体育影响备案表(以下统称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Im体育影响的,应当编制Im体育影响报告书,对爆发的Im体育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Im体育影响的,应当编制Im体育影响报告表,对爆发的Im体育影响进行剖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Im体育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Im体育影响备案表。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Im体育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Im体育可能造成影响的剖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Im体育维护步伐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Im体育影响的经济损益剖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Im体育监测的建议;

  (七)Im体育影响评价的结论。

  Im体育影响报告表和Im体育影响备案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制定。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依照建设项目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Im体育影响评价的规划包括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结论应看成为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Im体育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对其建设项目开展Im体育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具备Im体育影响评价技术能力的,可以自行对其建设项目开展Im体育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

  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Im体育影响评价规范、技术规范等规定。

  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应当制定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编制的能力建设指南和监管办法。

  接受委托为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不得与卖力审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分保存任何利益关系。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卖力,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对其编制的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承当相应责任。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编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考核。

  卖力审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应当将编制单位、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的相关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

  第二十一条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Im体育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Im体育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接纳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Im体育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用或者不采用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建设单位依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审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Im体育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Im体育维护法》的规定料理。

  审批部分应当自收到Im体育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Im体育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辨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国家对Im体育影响备案表实行备案管理。

  审核、审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以及备案Im体育影响备案表,不得收取任何用度。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卖力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分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Im体育影响,有关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对该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审批。

  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所在、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避免生态破坏的步伐爆发重大变革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越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分重新审核;原审批部分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分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以及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分审批意见中提出的Im体育维护对策步伐。

  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爆发不契合经审批的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Im体育影响的后评价,接纳改进步伐,并报原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分和建设项目审批部分备案;原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分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Im体育影响的后评价,接纳改进步伐。

  第二十八条 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爆发的Im体育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Im体育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保存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保存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Im体育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对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建设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和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执法责任;属于审批部分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其执法责任。

第四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十九条 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规律定,未组织Im体育影响评价,或者组织Im体育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Im体育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Im体育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Im体育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Im体育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恢复状;对建设单位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分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分、处分。

  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备案表的,由县级以上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本条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Im体育维护法》的规定处分。

  第三十二条 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保存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保存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Im体育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对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对建设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卖力人、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接受委托编制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违反国家有关Im体育影响评价规范和技术规范等规定,致使其编制的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保存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保存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假,Im体育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对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对技术单位地方收用度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禁止从事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编制单位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五年内禁止从事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构成犯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终身禁止从事Im体育影响报告书、Im体育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卖力审核、审批、备案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的部分在审批、备案中收取用度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生态Im体育主管部分或者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法批准建设项目Im体育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外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本辖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进行Im体育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

  第三十六条 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Im体育影响评价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的原则制定。

  第三十七条 本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规划Im体育影响评价条例